1. 首页 > 高等教育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反应类型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反应类型,以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C. 冰雪融化D. 灯泡发光

【分析】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有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正确;食物发霉时,会产生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故选项B正确;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项C错误;灯泡发光时,只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所以选项D错误;所以选B。

【答案】B

【误区纠正】这道题中,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发光放热的现象是化学变化,而错误地将灯泡的发光判断为化学变化。

2.错误地认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实施例2](2014·江苏盐城)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

A. 生锈的钢B. 轮胎爆裂

C. 蔗糖溶解D. 干冰升华

【分析】A、钢铁生锈时,会生成一种新的红棕色物质,即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由于轮胎承受的强大压力而导致轮胎爆裂。不是由压力引起的,也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所以B错误; C、蔗糖的溶解只是蔗糖与水的混合,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干冰的升华是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态,而不形成新的物质。这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误区纠正】这题很容易选错B。错误的原因是:混淆了‘爆炸’和‘化学爆炸’这两个概念。事实上,爆炸既包括化学爆炸,也包括物理爆炸。轮胎爆裂时,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因此是物理爆炸。

3、对催化剂概念理解不够,如认为一种反应只有一种催化剂。

[例3](2013·甘肃武威)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 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 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化学反应无需使用催化剂物质即可发生。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不需要催化剂,所以A是错误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仅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还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B、C正确;从催化剂的概念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化,故D正确。故选A。

【答案】A

【误区纠正】这道题很容易选错C。有些学生认为催化剂会加速化学反应。

名师指导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贯穿初中化学。它是初中化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的必修内容。命题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实质性信息问题和探索性命题将成为热点。考试主要内容如下:

1.直接考察教材中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创设情境,将实际生产生活中和科学技术前沿的物质性质、变化和现象引入试题中,考验学生应用所学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考验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物质性质的能力。

化学反应的类型也是中考的重点。考试通常以综合问题的形式进行。所涉及的反应不仅是课本上常见的反应,而且往往与能源、环境、医疗、工农业生产、前沿技术等紧密结合,不仅考验学生对基本类型的理解和掌握。反应,同时也考验学生的知识迁移、发散思维和自学能力。命题形式包括: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在信息材料中书写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判断反应类型等。

提高分数策略

1.了解和掌握物质变化的特点

从宏观上看,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发生物理变化是因为分子和原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组。

(1)判断依据: 关键看变化前后是否产生新物质。

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沉淀、产气等,仅是判断的辅助手段,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比如:电灯,通电后会发光并放出热量,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爆炸并不全是化学变化。例如:炸药的爆炸是化学变化,而锅炉、轮胎的爆炸都是物理变化。

(2)两次变革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视对典型变革过程的分析。例如,蜡烛的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实施例1](2013·广东湛江)下列化学变化为( )。

【分析】A、通过去除硅原子形成字符,这个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B、向干燥的玻璃片吹空气的过程中,只有水蒸气的状态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C、利用聚合物分离膜淡化海水就是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当蜡烛点燃时,会产生白烟,在烟和白烟的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等新物质,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所以选D。

【答案】D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重要内容,看出性质的区别和变化。

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颜色、气味、状态、熔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吸附性、电导率等,无需化学变化即可表达。

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性、还原性、毒性等,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属性是物质的内在属性,是指物质的“特性”,变化是一个过程。

[实施例2](2014·江苏泰州)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镁条容易断裂

B、乌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解析】本题是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达。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达,那就是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达,它们就是物理性质。 A、镁条没有化学变化很容易断裂,所以是物理性质,所以选择错误; B、乌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是物理性质,所以选择错误。C.铜良好的导电性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是物理属性,所以选项错误; D、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所以选D。

【答案】D

3.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

(1)基本反应类型

组合反应:A+B

C

分解反应:AB

A+B

置换反应:A+BC

B+AC

复分解反应:AB+CD

广告+CB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获得氧气的反应。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增氧和减氧是同一反应中两个相反的过程,因此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例如燃烧。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如C+CO2

2CO。

请注意,对: 种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且同一反应可能具有多种属性。 例如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置换反应一定同时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则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3](2013·广东广州)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关于下列反应,正确的说法是()。

【分析】由2H2O

2H2+O2 可见,有一种反应物,两种产物,是分解反应。

【答案】B

4.正确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要么加快,要么减慢。

(2)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3)催化剂用于特定反应。对于同一个反应,催化剂并不唯一;对于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

[例4](2014·株洲)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事实和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合理的( )。

【分析】A、由于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和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因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反应有时可以使用同一种物质作为催化剂,故A合理; B、红磷和白磷是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是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一种物质,故B不合理; C. 碳在室温下稳定,点燃时可燃。众所周知,碳和氧之间的反应需要点燃。而不是C和O2无条件反应,所以C不合理; D、铁在常温下几乎不与O2发生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和氧气慢慢氧化形成铁锈,铁锈的颜色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速铁的腐蚀。铝在室温下能与O2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部铝不被氧化。因此,铝虽然比铁活泼,但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很好,所以D根据铁和铝的流动性来推断耐腐蚀性是不合理的。故选A。

【答案】A

专项培训

1.多项选择题

1.(2014年湖南长沙中考模拟)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中,仅发生了身体变化( )。

A. 蔬菜腐烂B. 面包发霉

C、通电后灯泡亮。 D、菜刀生锈了。

2.(2014·黑龙江哈尔滨初中调查测试)下列应用、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和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 )。

A.工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3CO

2 Fe+3CO2 置换反应

B、照明用镁带2Mg+O2

2MgO氧化反应

C.工业一氧化碳C+CO2

一氧化碳化学反应

D.工业生产二氧化碳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3.【2014·江西九年级化学模拟卷(一)】下图为某种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图中看,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4.(2014·广东·佛山市禅城区中考调查测试1)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X、Y、Z、Q。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充分反应。测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试判断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是否属于()。

A. 分解反应B. 置换反应

C. 化合反应D. 复分解反应

5.(201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模型)下列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使用干冰在舞台上制造云朵

B、浓盐酸蒸发,形成白雾

C. 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硬化

D. 活性炭吸收红色墨水中的颜料并使其褪色。

6.(2013·北京市海淀区·中考模型)下列用途中,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 )。

A. 乙醇用作酒精灯的燃料

B. 碳用于冶金工业

C、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水

D.铜线用于制作导体

7.(2013·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模型)下图是空间站能量转换系统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中的反应为2H2+O2

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含H物质在此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

B. 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换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利用

8.(2013·上海普陀区·初三质量调查卷)蔗糖不易点燃。如果在蔗糖上撒些烟灰,很容易着火燃烧。此时‘灰’的作用是()。

A.降低燃点

B、催化作用

C.助燃

D、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2013·河南许昌·中考模式)高中化学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种是化学反应,其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这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必须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2. 填空

10.(2014年贵州遵义中考模拟)小宇翻阅课外资料,了解到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由此,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以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兴趣。

[提问]氧化铜比二氧化锰催化能力更强吗?影响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实验】小宇以等体积氧气的产生为基础,设计了以下几组实验。

(1)若t1 t2(填'''='或'''),则说明氧化铜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为了确认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需要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和是否保持不变。

(2)你认为比较小宇的设计实验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中MnO2的质量为g。若t3t4,则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为。

(4)写出实验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11.(2014·福建·福州初中毕业班质检)(1)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各种氮肥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分析图中工艺流程并回答问题:

过程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在过程II中,如果氨气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则该物质必须含有的元素是。

(2) 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时,两种物质A、B的溶解度相等。

在t1时,将3g物质B加入到1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N点表示物质A形成的溶液在t2时处于(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将a解从状态M改变为状态P,简单步骤如下。

12.(2013年湖北黄州中学中考模型)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最大。人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空气,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能量。

(2)天然水含有多种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净水的方法是。可以利用蒸发原理从海水中提取盐。实验室用于蒸发盐水的仪器有(填写序列号)。

带铁环的铁架 酒精灯 漏斗 玻璃棒

分度筒蒸发皿

(3)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课本中含有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参考答案及分析

1. C 分析:A。蔬菜腐烂后会产生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面包发霉时,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灯泡通电后,由于电能的转换而发光。它是光能,不会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菜刀生锈时,会产生一种新的红棕色物质,即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所以选择C。

2.D 分析:A。化学方程式写得完全正确,但这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B.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但氧化反应不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故选项B错误; C、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不平衡。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是:C+CO2

2CO,故选项C错误; D、化学方程式写得完全正确,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故选项D正确。所以选D。

3. A:分析:删除了反应前后包含的相同的两个分子,因为它们不参与反应。反应物中有两种分子,即反应物中有两种物质,生成物中有一种分子,即生成物有一种物质,所以是化学反应,所以选择一个。

4. A: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表中数据,Z 为反应物,X、Y、Q 为生成物的质量。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类型,产物是三种类型。因此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择C。

5、C分析: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云雾,利用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是状态发生了变化,这是物理变化,所以A是错误的;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小滴盐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由于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碳酸钙和水,熟石灰逐渐硬化。新物质碳酸钙的形成是硬化的原因,硬化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活性炭吸附红色墨水中的颜料并使其褪色。这是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将颜料吸附在其表面。新物质的形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所以选择C。

6.D分析:使用:乙醇作为酒精灯的燃料,利用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它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误;碳用于冶金工业是为了利用碳的还原特性。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碳用于冶金工业是利用其化学性质,所以B错误;硫酸是利用硫酸的化学性质,利用硫酸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来处理碱性废水。因此,C错误;铜线用来制作电线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无需化学变化即可表现出来。它是一种物理性质,所以D 是正确的。所以选D。

7. A:分析: 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含氢物质是水和氢气。水经历分解的化学变化。氢和氧生成水的反应也是化学变化。由此可见,含H物质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化,所以说法A是错误的;从图中所示的过程可以看出,水电解系统实现了电能到化学能的转换,燃料电池系统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换,所以说法B是正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的分解系统需要光电转换器提供能量,因此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所以说法C是正确的;从换算图可以看出,该系统中的水可以分解生成,并且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说法D是正确的。故选A。

8、B分析:物质的燃点是该物质固有的属性,无法降低,故A错误;烟灰本身不能燃烧,但加入蔗糖后很容易燃烧,说明烟灰改变了蔗糖的反应速率,因此可以推测烟灰可能是蔗糖燃烧的催化剂,故B正确;烟灰不具有助燃性能,故C错误;烟灰不能增加蔗糖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D错误。所以选B。

9.D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与物质中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和组成特征来分析化合价的变化。化合反应时可能会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因为如果有元素参与反应,则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分解反应时可能会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因为有元素形成,化合价必然发生变化;在取代反应中,由于有元素参与形成,必然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在复分解反应中,由于化合物彼此交换组分形成新化合物,因此化合价必须不发生变化。所以选D。

10.(1)优质化学性质(2)探讨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3)0.5 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4)2KClO3

2KCl+3O2

分析: (1)如果氧化铜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实验1会比实验2花费更长的时间。 (2)从图中的数据来看,KClO3的质量、温度和氧气的体积都是同样,所以比较实验和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 (3)由图可知根据实验4的数据,MnO2的质量控制为0.5g。如果t3t4,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4)氯酸钾,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在380时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11. (1)N2+3H2

2NH3化合反应O(或氧元素)

(2)t1 12.5 不饱和先将t1的A饱和溶液加热至t2,然后加入A物质直至不再溶解(任何都合理)

分析:(1)氨转化为氮肥的工艺流程图可知,工艺中,氢气和氮气在高压、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反应方程式为:N2+3H2

2NH3;这种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学反应; 在过程II中,氨气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因为产品中含有氧气。那么该物质必须含有的元素就是氧。 (2)从两种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t1时,两种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在t1时,两种物质A和B的溶解度相等。 从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5g。从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t1时,若将3g物质B加入1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 从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N点位于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下方。N点表明物质A形成的溶液在t2时处于不饱和状态。 要将A溶液从M状态转变为P状态,简单的操作步骤是先将A的饱和溶液在t1加热到t2,然后加入物质A直至不再溶解。

12. (1)人类呼吸0.03%

(2)蒸馏

(3)2H2O2

2H2O+O2

2H2+O2

2H2O

H2+氧化铜

铜+水

用户评论

墨城烟柳

真实用!这篇文章刚好帮我理清了考试经常容易出错的一些化学概念。特别是对反应类型的分类,我以前都混淆不清,现在终于看明白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哎,看到这些易错知识点确实感觉压力山大啊,希望以后能多关注这些重点,加强练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说起来我倒是觉得这篇文章写的简单,像是在复习基础概念而不是针对中考题型分析呀。希望能有更具体的案例解读和解题技巧分享。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风中摇曳着长发

终于有人整理了这些知识点!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得比较快,很容易就听没懂一些细节,现在看这篇文章总算明白了,简直太棒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化学确实是一门容易让人头疼的学科,特别是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类型,经常会混淆在一起。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感觉思路清晰多了,很多知识点以前都没注意到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岁岁年年

我觉得这篇文章重点不够透彻啊,例如物质变化的分类,只提到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分析还不够细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哎哎哎,我的中考化学就这样?每次做题都感觉没方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篇文章能帮我去梳理一下知识结构吗?希望是有针对性的讲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我最近在疯狂刷化学会的易错知识点,这篇文章正好帮我巩固了一下基础概念。对“单质反应”和“合成反应”这两类类型的理解更深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我觉得这些知识点应该用一些案例来讲解比较好理解,光看文字描述有时候会感觉比较抽象。建议多加入一些生动的例子!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我发功喷飞你

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很有用,让我看到了中考化学的备考重点,以后可以针对这些易错点进行练习。希望还有其他类似的文章分享!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我觉得这篇文章挺不错,至少把我想知道的事都说清楚了。对于一些复杂的反应类型,还有一些补充说明就好了。感谢作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花世界总是那么虚伪﹌

其实我高中化学学的不太好,现在准备复习中考内容。看了这篇文章,对这些反应类型的定义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觉备考进度又推进了一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每次做题都遇到各种奇怪的化学反应,感觉完全不懂是怎么个变化法!希望这篇文章能帮我找到学习突破口,不再迷失方向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与清晨阳光

我一直觉得化学反应太复杂了,没法记住那么多类型的名称和特点。还是得靠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Edinburgh°南空

我倒是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有逻辑性,先介绍了物质变化的几种类型,然后逐一讲解不同的反应类型。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识爱人心

这篇博文好棒!我的化学老师也经常提到的这些易错知识点,终于找到了清晰的解释和分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麝香味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不错,但我觉得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还能更详细地讲解一下。例如“反应物的转化”是什么意思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漫长の人生

现在我感觉这篇文章还是有点枯燥,希望能加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视频或案例分析,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djy/228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