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际教育

揭秘:为何美国中学生数学看似简单,却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

今天给各位分享揭秘:为何美国中学生数学看似简单,却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邀请到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获得者尉然老师给出了回答。

杨尉然:有来学签约青年教师。2009年获全国高中联赛一等奖,同年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关于这个问题,作为曾经的一名数学竞赛爱好者,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从人口谈起

美国土地面积962.9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面积963.4万平方公里。论面积,二者几乎一样大。然而,截至2017年底,美国人口数量仅为3.27亿,而中国人口数量高达13.9亿。这直接导致了中美平均资源的巨大差距。

所以庞大的人口基数带给中国人更多压力,如果我们希望过得更好,就必须和同龄人竞争那一点点稀缺的资源。于是,高考横空出世。你会发现,每年的6月7日、8日两天,全国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所有车辆都得为高考考生让道。考场外,站满了焦急等待的父母,这足以证明高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国的高中生,不论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会有人逼着你学。而且要学习很多门课,除了语数外,理科要学理化生,文科要学政史地。

再看美国,由于资源充足,许多美国的学生,在高中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学业压力。甚至有很多家庭的孩子,根本没有读过高中,以后打算直接做些体力活,也无人勉强。

没有人在意你是不是一定要学习,也没有人会逼着你去学习,全凭兴趣。

试问,如果你非要让一个足球天才从小练篮球,练田径,他确实也能学的比一般人更好。但是,这样是不是就一定程度上耽误了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高考也是这样。如果你非要让一个可能成为数学家的学生,从小学语文英语理化生甚至没有分科前还要学政史地,不就是好比让刘翔去练跳高,练乒乓球,让姚明去练举重,练长跑吗?

中国从不缺少“天才”,只是无奈人口太多,不得不为了大多数人着想,让所谓“天才”做出一点牺牲。

万幸的是,为了保护和选拔这些小天才们,学科竞赛诞生了。

二、大国的崛起

说起数学学科竞赛,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接触过,不管是小学的华杯赛希望杯,还是高中的数学联赛,数学竞赛仿佛是这个时代的烙印。但是,大家之所以都争先恐后的参加竞赛,我想,多半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功利心。

在所有数学竞赛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当属为了选国家队而层层筛选的三次考试——联赛,冬令营,集训队。这些入选集训队的同学,甚至可以全部被北大清华录取。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兴趣,都开始拼命的刷题练习。希望自己可以在逃离高考的压力,提前保送名校。

从1980年开始,教育部确定了每年九月第二个星期日,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考试日,凡是在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保送全国一流名校(2013年前后这项政策被迫取消)。而联赛获得各省市前10名左右的学生(根据各省市学生综合实力不等),会入选当年冬天在北京举办的冬令营。最终选拔出前60名左右的学生,可以进入国家集训队。

这样的选拔制度我们暂且不论优劣,先来看结果:

1989年,中国第一次派出6名学生参加当时在西德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并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此后的22年(除去1998年中国队未参加在中国台北举办的IMO)在中国队参加的21次比赛,共获得总分第一名16次。其中最强的时期普遍认为是2000~2010年,这11年中国获得9次总分第一名。并且基本都是碾压式的。

所以你问我中国的高中生数学强不强?强,非常强,无论整体实力和最顶级的个人实力,都很强。

三、真正的美国

说起美国人,99%的人都会认为,他们下午三点放学,懒懒散散的回家,到了高中还不会解方程。这是大多数对美国人的第一印象。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承认,美国高中生的普遍数学水平确实很差,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也有高水平的高中生。我们既然讨论的是“做出很牛的东西”。我们就不妨看一看美国最顶级的高中生,数学是什么程度。

美国的国家队选拔,需要经过AMC,AIME,USAMO三个大考试。然后通过三个考试的几十名学生,会经过一年的魔鬼训练(中国只有三个月),选出6名美国队学生,当然,期间可以随时退出。在中国奥数最强的黄金十年里2000~2010年期间,虽然美国队无力与中国队争夺世界第一,但是一直名次也不太差。到了2015,2016两年,美国队更是连续两次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这足以说明一些问题,在最尖端学生的水平上,美国不弱。

如果说,单就成绩来看,虽然美国队不差,但是中国队的学生确实更优秀。那中国学生的优秀真的是因为能力强吗?这个我们在后面讨论。

四、国家的保障

无论什么性质的世界级比赛,不管你多有天赋,魔鬼般的训练都是少不了的。而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着极强的荣誉感的人;另一种是需要通过这些来改变命运的人。

这里举一个较为贴切的例子。正值世界杯,南美和欧洲是世界上足球实力最强的两大洲,可是他们对于踢球夺冠的认知一样吗?恐怕不是。

对于欧洲,不说那些上场的球员甚至球星,就连被淘汰了的,甚至层层淘汰的人,他们都会获得比较好的社会地位。

为什么?国家保障。

而在南美,如果你被淘汰了,你很可能无法获得像欧洲球员一样的待遇,但你如果成功了,你的生活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国家保障度的巨大差异下,前者踢球是为了荣誉,而后者则是为了改变生活。

平行于教育也是一样。如果说美国人属于前者,那么中国人就属于后者。

世界前100的名校中,几乎一半都是美国的学校。而放眼中国,仅有两所,对,就是那两所。

名校占比悬殊带来的影响就是,在美国,如果你属于能考到全国前300的学生,那么世界名校任你挑,毕竟美国世界名校占比大,且社会保障好。因此,对这300名同学来说,已经没有所谓的奖励和惩罚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坚持下来,一定是热爱着这个学科的。

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世界名校数量较少,学校之间的差距也较大,能进名校的学生极其有限。这就导致部分可能也有天赋的学生,因为资源限制,无缘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

资源的优势,使得美国选出的国家队成员,都是从骨子里热爱数学的“高手”。相比之下,中国选出的国家队选手可能就相对“功利性”了。

前面我们从平均资源、教育体制和学习的目的性等方面解释了中美差异。就现象来看,高中以前,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确实是高于美国的。那高中以后,中美学生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美国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

ID:studykeep

用户评论

像从了良

我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也许真的是我们把数学学得太复杂了,强调公式和步骤,而他们更注重应用和创新?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以乔木

真的超级好奇他们的教学方法,如果美国中学生数学简单就能做超厉害的事,说明他们的教育理念确实值得借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别这么说咱们的数学,我们中国数学的底子深厚着呢,只是考试形式和评价体系可能不同吧。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我觉得问题不在于难度,而在于我们可能缺少一些实践机会,美国中学生更注重动手实践,这也能让他们在科技领域更快进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窒息

我上中学的时候数学挺难学的啊,感觉很多公式和概念都是死记硬背的,没有太大用处。后来我才明白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应用能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哽咽

说美国中学生数学简单可能是误解了,也许他们从小就接触科技,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刻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其实我觉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教育特点,我们不能一味效仿别人,要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の笑颜

美国重视创新和创造力,这在STEM领域表现得很明显,而我们需要更多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思维能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看来这个标题是引人思考的方向啊,确实需要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实践性和创新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罪歌

赞同!美国中学生数学看似简单,但这其实是他们学习方式的差异。中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死记硬背的结果。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败类

标题太概括了,美国的教育体系也分很多类型。我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理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落了♂自己·

我觉得数学的难度并不是绝对的,每个国家、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不一样。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辩

我也觉得美国中学生在科技领域的成就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我们需要加强 STEM 教育,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

别把问题复杂化,我觉得可能只是他们学校里的学习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更适合培养 STEM 领域人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美国中学生确实在科技上表现出色,但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方向,需要找到适合中国的教育模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口酒肆

我觉得“为什么他们的数学简单”这种说法可能会带有比较的成分,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标题很醒目,确实让人跃跃欲试去探索一下美国中学生数学教学的不同之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暯小萱◆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难度和成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jjy/176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