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污水脱氮技术:原理与工艺全揭秘
原理
总氮是指可溶性和悬浮颗粒中的氮含量,包括NO3-、NO2-、NH4+等无机氮和氨基酸、蛋白质、有机胺等有机氮。生物反硝化首先在厌氧环境下通过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这个过程称为氨化过程。氨化过程易于进行,可以在无数的处理设施中完成;然后在有氧环境中,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然后在缺氧环境中,硝态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氨气,从水中逸出。
主要工艺
反硝化的主要工艺有活性污泥法(A2O、氧化沟、SBR等)和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转盘等),对污水中的氮有良好的效果。去除效果较好,但工艺和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
活性污泥法
A2O法
A2O法是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流经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功能区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物、N、P在不同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被去除。 A2O法是最简单的同步磷反硝化工艺。它的总水力停留时间很短。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 SVI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的污水与污泥的分离。厌氧、缺氧段运行时只需轻轻搅拌,运行成本低。
优点:该工艺是最简单的同步反硝化除磷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和总生产面积较小;在厌氧和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不产生污泥。肿胀;污泥含磷浓度高,肥效高;操作时不需农药,只需轻轻搅拌,操作成本低。
缺点:除磷效果难以进一步提高,污泥生长有一定限制,难以增大;脱硝效果也难以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不宜太大,否则会增加运行成本;沉淀池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浓度。溶解氧应减少停留时间,溶解浓度不宜过高,以防止循环混合液对反应器的干扰。
氧化沟
氧化沟又称连续循环反应器,是常规活性污泥法的改进和发展,是延迟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主要作用是供给氧气;保证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使污水、空气、污泥充分混合接触;推动水流以一定流速(不小于0.25m/s)的水流沿池长度循环流动,这对于维持氧化沟的净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化、能耗低、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泡沫问题、污泥上浮问题、流量不均、污泥沉积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法。一个运行周期可分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五个阶段。这种集成工艺的特点是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要二沉池、回流污泥和设备。一般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
特点: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设置调节罐; SVI值低,易沉降,一般不会引起污泥膨胀;通过调整运行方式进行除磷、反硝化反应;自动化程度高;适当时,治疗效果优于连续式;单方投资较少;陆地面积较大,水量较小。
存在的问题是:A2O和氧化沟工艺都需要较大的罐区面积和较高的基础设施成本;污泥回流和沉淀过程复杂且耗能,一般小型污水厂难以承受,不适合污水厂改造。 SBR工艺需要高精度的卧螺离心机来保证出水水质。随后必须设置调节池来调节出水水量,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
生物膜法
生物滤池占地面积大,生物接触氧化池固定载体施工和维护难度大,且都容易发生堵塞,给污水厂的长期稳定运行造成很大困难。生物转盘水量较小,更适合水量较小的污水处理厂。
新型工艺
MBBR膜法
MBBR工艺是在生物过滤器和生物流化床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发挥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克服了生物膜法经常遇到的填料堵塞和反冲洗的高能耗问题。还克服了活性污泥法中污泥流失的问题,使生物处理效果更加有效。
MBBR载体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高分子材料中含有多种有利于微生物快速附着和生长的微量元素。它们是通过特殊工艺修改和构造的。它们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亲水性和较高的生物活性。挂膜速度快、加工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MBBR载体上可附着大量微生物,使生化处理系统的生物量在污泥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一倍。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也相应提高,对不同水质的冲击能力也得到加强。当MBBR载体上附着的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生物膜形成溶解氧梯度,使好氧池内载体内部仍存在缺氧区域,让反硝化细菌在载体内部进行反硝化作用,即同时硝化和反硝化。它能有效节省碳源,使其在较低的碳氮比下仍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能力。
MBBR载体的密度小于1,挂膜后密度与水相近,可悬浮于水体中。实际操作中,采用曝气+搅拌的方式,使载体在水体中流化,形成气液固三相流化,加强了气、液相与载体的接触,大大提高了含氧量。反抗。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曝气量和能耗。
MBBR工艺只需按原生化工艺的比例添加载体并设置载体网格即可。无需大量基础设施即可强化脱硝能力,大大节省投资成本。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短程硝化和反硝化
传统的反硝化工艺是将NH4+氧化成NO2-,再氧化成NO3-;起作用的两种细菌是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统称为硝化细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硝化过程产生的能量大于硝化过程产生的能量。产生的能量较多,因此前者的反应速度比后者快;亚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亚硝化物。 H+的量降低了系统的pH值,而硝化过程对系统的pH值没有影响;硝化过程与硝化过程的好氧比为3:1;亚硝酸菌的生理特性与硝化菌大致相似,但前者的年龄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冲击负荷和恶劣的环境条件。
当硝酸菌受到抑制时,就会发生NO2-积累。显然,在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反硝化工艺中,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反硝化过程既可以从硝酸盐开始,也可以从亚硝酸盐开始。然而,在从NO2-到NO3-,再从NO3-再到NO2-的反复转化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溶解氧和有机碳源。如果在实际过程中,控制这个转化过程,使NH4+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NO2-而不是NO3-,直接用NO2-进行反硝化,这个过程称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经过环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很多反应器都实现了短路硝化-反硝化工艺。
与传统反硝化工艺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以下优点。
1、节能:硝化阶段氧气供应量节省近25%,降低能耗;
2、节省外部碳源:NO2-反硝化至N2过程中,比NO3-至N2反硝化过程中,使用有机碳源少40%;
3、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在高氨环境下,NH4+的硝化速度和NO2-的反硝化速度均快于NO2-的氧化速度和NO3-的反硝化速度,因此水力停留时间时间可以缩短,反应器的体积也相应减小;
4、可减少剩余污泥产量:亚硝酸菌表观生产力系数为0.04~0.13gVSS/gN,亚硝酸菌表观生产力系数为0.02~0.07gVSS/g N、NO2-反硝化细菌表观生产力系数NO3反硝化细菌分别为0.345gVSS/gN和0.765gVSS/gN。因此,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污泥产量可减少24~33%。在此过程中可减少50%的泥浆产生。
问题: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尚处于研究阶段,实际应用项目较少。由于短程硝化阶段温度、pH值等因素难以控制,需要开发更完善的在线检测和模糊控制技术,以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和反硝化,从而不断扩大短程硝化的应用范围。短程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厌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是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将氨氮氧化成氮气的生物反应过程。该反应通常对外部条件(pH值、温度、溶解氧等)有严格的要求,但由于该反应不需要氧气和有机物的参与,因此其研究和工艺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厌氧氨氮处理之前一般先进行短程硝化过程,将废水中的部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目前在处理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废水方面已有成功的应用实例。
厌氧氨氧化是微生物反应,反应产物是氮气。其优点是:由于氨直接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可以消除外部有机物,既节省了运行成本,又防止了二次污染。由于氧气得到有效利用,降低了供氧能耗;由于部分氨直接参与厌氧氨氧化反应,不发生硝化作用。产酸减少,产碱为零。这样可以减少中和所需的化学试剂,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减少二次污染。
曝气生物滤池(BAF)
该工艺具有去除SS、化学需氧量、BOD、硝化、反硝化、除磷、AOX(有害物质)等功能。其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悬浮物拦截于一体,节省后续沉淀池(两个沉淀池),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且运营成本低。
BAF是第三代生物膜反应器,它不仅具有生物膜工艺技术的优点,而且通过特殊过滤材料的使用和正确的气体分布设计,起到有效的空间过滤作用。
工艺特点:
1、采用气体水平向上流动,气体和水分布极好,防止滤料层内凝结气泡,造成空气堵塞。氧气利用率高,能耗低;
2、与下流过滤相反,上流过滤在过滤器的整个高度上保持正压条件,可以更好地避免通道流或短流的形成,从而避免通道流的形成影响过滤过程。空气陷阱;
3、向上流动形成有利于工艺过程的半柱推送条件。即使在高过滤速度和负载的情况下,仍能保证BAF工艺的持久稳定性和有效性;
4、采用气水平行向上流动,更好地利用空间过滤。空气可以将固体物质带入滤床深处,在滤池内得到高负荷、均匀的固体物质,从而延长反应时间。冲洗循环可减少清洁时间以及清洁过程中使用的空气和水的量;
5、滤料层对气泡的切割作用是延长气泡在过滤器内的停留时间,提高氧气的利用率;
6、由于过滤器优良的截污能力,无需在BAF后面设置二沉池。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jjy/21448.html
用户评论
非常感谢你共享这篇关于污水脱氮原理和工艺的文章,作为一名环保工程师,我非常兴 acknowledged the article you shar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removing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 As 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 I am really interested in this topic.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脱氮技术是环保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其原理和工艺对于我来说是必须的。I was greatly enlightened by this article on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This is an essential knowledg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污水脱氮技术有基本了解,但是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新颖的思路和实践经验。Although I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me to new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我有些不明白一些技术细节,希望有经验丰富的朋友能够帮我弄清楚。However, I am a bit confused about some technical details, I hope someone with rich experience can help clarify.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些新颖的技术方法,我非常想试试,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实践场景应用。The article introduced some innovative techniques that I am really excited to try out, I hope I can find an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scenario.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这篇文章很详细,但是我仍然觉得有些技术点需要更深入的解释。Although the article was very detailed, I still felt that some technical points required more in-depth explanation.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感觉很容易理解,非常感谢作者的努力。However, I really enjoyed the writing style of this article, it wa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author for their hard work.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脱氮技术的成本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文中有提到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很感激。The cost issue of nitrogen removal technology is a common problem, and the article provided some feasible solutions, which I really appreciated.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想了解更多关于污水脱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践经验,希望作者可以继续分享更多知识。I am very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I hope the author can continue to share more knowledge.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不是环保工程师,但是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兴趣,感觉这个领域很值得我关注。Although I am not 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 this article sparked my interest, I feel that this field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污水脱氮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文中提到的一些新技术让我非常兴趣,希望能有机会深入学习。Although I have some knowledge of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the new technolog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sparked my interest, I hope I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eeply learn.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我有一些疑问需要作者回答,希望可以在评论区交流。However, I have some questions that I would like the author to answer, I hope we can exchange ideas in the comment section.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会尽力去实践这些知识,希望能有更多人与我一起学习。This article gave me a great deal of inspiration, I will do my best to put this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I hope more people can join me in learning.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这篇文章很详细,但是我还是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希望有经验丰富的朋友能够帮助我。Although the article was very detailed, there were still some parts that I fou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 hope someone with rich experience can help me.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我非常感谢作者的努力,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价值。However,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author for their hard work, this article brought me great value.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污水脱氮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文中提到的一些新技术让我非常兴趣,希望能有机会深入学习。Although I have some knowledge of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the new technolog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sparked my interest, I hope I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eeply learn.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我有一些疑问需要作者回答,希望可以在评论区交流。However, I have some questions that I would like the author to answer, I hope we can exchange ideas in the comment section.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会尽力去实践这些知识,希望能有更多人与我一起学习。This article gave me a great deal of inspiration, I will do my best to put this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I hope more people can join me in learning.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不是环保工程师,但是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兴趣,我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Although I am not 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 this article sparked my interest, I hope I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is field.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污水脱氮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文中提到的一些新技术让我非常兴趣,希望能有机会深入学习。Although I have some knowledge of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the new technologi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sparked my interest, I hope I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eeply learn.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但,我非常感谢作者的努力,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价值。Not only that, but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author for their hard work, this article brought me great value.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