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点全面总结:铁、铜、镁、铝详解
1、铁的结构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八族,属于过渡元素。
2、铁在金属分类中属于黑色金属、重金属和普通金属。纯铁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cm3,熔点和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而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2、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
1)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2) 与氧化性酸反应
常温下,铁在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中被钝化。
与浓硫酸反应:
4.与盐反应:
3.铁化合物
1.氧化铁
2. 氢氧化铁
(一)准备工作
易氧化,配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晶体中不存在;
配制好的溶液中应加入少量铁粉;
配制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和所用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以除去溶解氧。
实验:向溶液中添加NaOH
一个。现象: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呈红棕色。
b.为了防止滴加NaOH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的长滴管伸入溶液中,然后将NaOH溶液挤出。
c.为了防止氧化,可在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他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2)胶体的制备
将溶液加入到加热沸腾的蒸馏水中。当出现红棕色时,停止加热,得到胶体。
配制时请注意:不要长时间加热,因为加热会导致胶体凝结; 不要使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电解质也会引起胶体凝结。
4.铁盐和亚铁盐
1、检查:
(一)检验:
将KSCN溶液滴加到盐溶液中。现象是溶液变红色,反应方程式为:
将NaOH溶液滴加到盐溶液中,产生红棕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二)检查:
A、将KSCN溶液滴加到盐溶液中,然后滴加氯水(硝酸等)。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现象。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反应方程式为:
B. 将NaOH 溶液滴加到盐溶液中。其现象是白色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棕色沉淀。反应方程式:
2.氧化性和还原性
(1)氧化性能:
当向溶液中添加铁粉时,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HI 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2)还原性:被氧化成
当向溶液中通入氯气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色。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除杂:滴加氯水,加入铁粉
3、亚铁盐和铁盐溶液的保存
(1)储存亚铁盐溶液时,加入少量铁屑(防止氧化)并滴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抑制水解)。
还要注意的是,储存溶液时,只需添加铁屑即可防止氧化,但不能防止水解。
(2)储存铁盐溶液时,加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以抑制水解)。
4、盐的水解
是典型的弱碱性阳离子,通常在水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发生水解。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接触水等),水解程度会增加,甚至会发生完全双水解。
另外,水溶液加热蒸干是吸热反应,HCl易挥发。加热会导致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最终会变成,然后燃烧,最终剩下的物质是
加热蒸发至干的水溶液因水解而难以挥发。加热不会使平衡不断向右移动,而只会降低水分含量,增加酸度,最后离开
铜及其化合物
1. 铜
1.物理性质:颜色:红色(紫色)金属
2.化学性质:化合价:+1(不稳定)+2(稳定)
3、与某些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
(1)与氧气反应:
(2)与硫的反应:
(3)与氯的反应:
4. 与酸反应:(非氧化性酸不反应)
5. 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2.氧化铜
1.CuO(黑)、(红)
2、与酸反应:
3、与还原性物质(如CO、C等)发生反应:
3. 氢氧化铜及其反应
:蓝色物质,不溶性弱碱
1.受热分解(常见于不溶性碱)
2、弱氧化性:与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悬浮液发生反应
制备新鲜的悬浮液:
4. 铜盐及其反应
碱式碳酸铜(铜锈)加热时分解:
镁、铝及其化合物
OK,关于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点全面总结:铁、铜、镁、铝详解和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问答
答: 铁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具有强度高、易加工、价格低廉等优点。在钢铁工业中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容易生锈被腐蚀。此外,铁化合物也十分常见,比如常见的氧化铁是制造颜料和制墨的关键原料。
7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铜则以其导电性好,抗腐蚀性强闻名,常用于制作电线、管道以及金属饰品。而其化合物铜 sulfate则是工业上重要的杀菌剂和木材防腐剂。
15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jjy/2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