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机械制图中的三视图方法
其实全面解析:机械制图中的三视图方法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全面解析:机械制图中的三视图方法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三视图
能够正确反映物体长、宽、高尺寸的正投影工程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个基本视图)为三视图,这是工程界一种对物体几何形状约定俗成的抽象表达方式。
定义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上面、左面、正面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的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正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侧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还有其它三个视图不是很常用。三视图就是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的总称。
投影规则
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即:
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
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
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在许多情况下,只用一个投影不加任何注解,是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和确定形体的形状和结构的。如图所示,三个形体在同一个方向的投影完全相同,但三个形体的空间结构却不相同。可见只用一个方向的投影来表达形体形状是不行的。一般必须将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
三投影面体系
投影体系
我们设立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叫做三投影面。这三个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分角,分别称为 Ⅰ 分角、 Ⅱ 分角…… Ⅷ 分角,如图所示。我们把这个体系叫三投影面体系 ,世界上有些国家规定将形体放在第一分角内进行投影。也有一些国家规定将形体放在第三分角内进行投影 , 我国国家标准《机械制图》 (GB4458.1–84) 规定“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如图是第一分角的三投影面体系。我们对体系采用以下的名称和标记:正对着我们的正立投影面称为正面,用 V 标记 ( 也称 V 面 ) ;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面,用 H 标记 ( 也称 H 面 ) ;右边的侧立投影面称为侧面,用 W 标记 ( 也称 W 面 ) 。投影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以 OX 、OY 、OZ 标记。三根投影轴的交点 O 叫原点。
形成
如图所示,首先将形体放置在我们前面建立的 V 、 H 、 W 三投影面体系中,然后分别
向三个投影面作正投影。
形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摆放位置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应使形体的多数表面 ( 或主要表面 ) 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 ( 即形体正放 )
2) 形体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一经选定,在投影过程中是不能移动或变更,直到所有投影都进行完毕。
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绘图读图方便和研究问题的方便。
在三个投影面上作出形体的投影后,为了作图和表示的方便,将空间三个投影面展开摊平在一个平面上。其规定展开方法是,如下图所示:
V 面保持不动,将 H 面和 W 面按图中箭头所指 , 方向分别绕 OX 和 OZ轴旋转,使 H 面和 W 面均与 V 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即得如图所示的形体的三面投影图。
从上述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可知,各面投影图的形状和大小均与投影面的大小无关。另
外,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形体上、下、前、后、左、右平行移动,该形体的三面投影图仅在投影面上的位置有所变化,而其形状和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即三面投影图的形状和大小与形体和投影面的距离也即与投影轴的距离无关。因此,在画三面投影图时,一般不画出投影面的大小 ( 即不画出投影面的边框线 ) ,也不画出投影轴。
如图所示,工程上,习惯将投影图称为视图,国家标准规定: V 面投影图称为主视图; H 面投影图称为俯视图; W 面投影图称为左视图。
视图画法
画法
在画组合体三视图之前,首先运用形体分析法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
投影面展开
个形体,确定它们的组合形式,判断形体间邻接表面是否处于共面、相切和相交的特殊位置;然后逐个画出形体的三视图;最后对组合体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邻接表面处于共面、相切或相交位置的面、线进行投影分析。当组合体中出现不完整形体、组合柱或复合形体相贯时,可用恢复原形法进行分析。
1.进行形体分析
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形体,并确定它们的组合形式,以及相邻表面间的相互位置,
2.确定主视图
三视图中,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图。
(1)确定放置位置
要确定主视投影方向,首先解决放置问题。选择组合体的放置位置以自然平稳为原则。并使组合体的表面相对于投影面尽可能多地处于平行或垂直的位置。
(2)确定主视投影方向
选最能反映组合体的形体特征及各个基本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并能减少俯、左
视图上虚线的那个方向,作为主视图投影方向。图9-10(a)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选定的主视图投影方向。
3.选比例,定图幅
画图时,尽量选用1:1的比例。这样既便于直接估量组合体的大小,也便于画图。按选定的比例,根据组合体长、宽、高预测出三个视图所占的面积,并在视图之间留出标注尺寸的位置和适当的间距,据此选用合适的标准图幅。
4.布图、画基准线
先固定图纸,然后,画出各视图的基准线。每个视图在图纸上的具体位置就确定了。基准线是指画图时测量尺寸的基准,每个视图需要确定两个方向的基准线。一般常用对称中心线,轴线和较大的平面作为基准线,
逐个画出各形体的三视图
5.画法
根据各形体的投影规律,逐个画出形体的三视图。画形体的顺序:一般先实(实形体)后空(挖去的形体);先大(大形体)后小(小形体);先画轮廓,后画细节。画每个形体时,要三个视图联系起来画,并从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画起,再按投影规律画出其他两个视图。对称图形、半圆和大于半圆的圆弧要画出对称中心线,回转体一定要画出轴线。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如图9-11(b)(e)。
检查
检查、描深、最后再全面检查
底稿画完后,按形体逐个仔细检查。对形体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形体间邻接表面处于相切、共面或相交特殊位置的面、线,用面、线投影规律重点校核,纠正错误和补充遗漏。按标准图线描深,可见部分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部分用虚线画出。
视图关系
位置关系
这两条轴把三个视图加以定位:
三视图关系
主视图在图纸的左上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
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
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应对正(简称长对正) 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度保持平齐 (简称高平齐)
左视图与俯视图宽度应相等(简称宽相等)
若不按上述顺序放置,则应注明三个视图名称
尺寸关系
首先明确一下,物体的三视图和物体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对应关系。主视图的轮廓线表示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左视图的轮廓线表示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俯视图的轮廓线表示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规定左右为长,上下为高,前后为宽。
三视图
正面 侧面 背面
一般动画人设会画转面图(正、1/4 侧、正侧、3/4侧)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cjy/21115.html
用户评论
对学习机械制图真的很有用!三视图确实能让你更直观地理解物体结构和尺寸,做机械工程或相关行业的人必备技能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学过一点三视图的知识,但是完全忘光了。这篇文章让我觉得很多地方还是蛮有趣的,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零件的三视图讲解简直太细致了!我打算好好复习一下这个概念。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三视图真的没啥感觉啊,看那复杂的空间关系就头晕了,希望能有更直观的图解或者动画效果,这样更容易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刚开始学习机械设计的时候,确实对三视图很迷茫,后来慢慢摸索下来才明白如何绘制和解读。这篇文章讲的挺清楚的,对于入门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参考学习材料。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介绍的三视图确实很有深度,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场景的讲解。尤其是那些三维模型渲染的例子,让人觉得机械设计真是太酷炫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不懂为什么要用三视图来描述物体,感觉不如直接用照片或者视频来得直观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真棒!让我对三视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前只知道它怎么画,现在明白了它的背后逻辑和应用价值。真是太有启发性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学习三视图很枯燥乏味,直到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发现它其实很有趣!作者讲解的思路清晰,案例也很生动形象,让我对机械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我来说这个标题没啥意思啊,感觉像是个学渣才会关注的东西。太冷门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三视图只是个辅助工具,不能代替实际体验和操作。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将三视图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和制造中,才能真正提升效率和产品质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篇文章未来能更新一些更先进的三维造型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案例分析,这样会更加实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想学习三视图,可是没找到合适学习资源。这个文章真是太棒了!不仅讲解清楚理论知识,还提供了一些实践练习链接。我决定好好学习一下三视图,希望将来能够为我的机械设计工作带来帮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但对于已经很熟悉三视图的人来说,可能感觉有些重复或者浅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三视图的关键在于理解空间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每个图形符号和几何原理。需要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个概念。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师,三视图几乎是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工具,这篇文章对三视图的分析很到位,让我觉得以前的一些认知还是有所欠缺。我会根据文章的内容进一步提升我的专业技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有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演示如何应用三视图在不同的机械设计场景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实际价值和应用方法。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虽然很详细,但缺乏一些互动性,例如可以加入一些在线工具或游戏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建议作者添加更多关于不同标准的三视图绘制规定,比如 ASME 或 ISO 的规范,这样对想进军国际市场的人会有更大帮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