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试题解析及答案集锦
【知识整理】
1.作者名片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 1928年来到中国,在欧美多家报刊任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 1936年,斯诺访问了陕北苏区,撰写了大量信函报道,成为第一位报道苏区的西方记者。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他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写。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伦敦出版,在国内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 1938年2月,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形象。埃德加·斯诺的主要作品有《远东前线》 《被烧焦的大地》 《为亚洲而战》等。 2. 著名作品概述
本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杰作。这是一部文笔优美、高度纪实的报道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陕北苏区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许多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将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是斯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本书包含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1936年6月至10月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红军长征简介; 采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红军的军事战略; 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3.主题思想
它通过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让西方人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书中还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红色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评价。
四、艺术特色
该书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叙事视角近乎精湛。这本书的内容像小说一样精彩,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作者斯诺非常善于在叙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论和讨论,运用各种文学手法将人物和事件描述得极其生动。作品十分注重视觉描写,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本书的风格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以游记的形式表达新闻事实;二是追求新闻材料的真实性;三是用细致的描写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 5. 人物形象
1.毛泽东。他是一位睿智博学的知识分子。他熟悉世界历史和世界政治,并且是一位认真的哲学学生;他是军事家和政治家。毛泽东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他是一个受到苏区人民支持,却被南京政府所憎恨的人。他热爱工作,生活简朴,诚实奉献,吃苦耐劳,身体是铁打的。他具有中国农民淳朴纯真的性格和幽默感。在饮食方面,他具有南方人“爱吃辣”的特点。他有勇气做出果断的决定。他是一个感情很深的人。他的话是真诚的。
2.周恩来。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就读于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他不惜抛弃自己的官僚大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结果身陷囹圄;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深入从未接触过的工人阶级之中,成功地组织了总罢工。他在苏南地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铲子与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进行对抗。他身患重病,险些死里逃生,但他始终不服输,依然不屈!永远要有信心!时刻保持冷静和谨慎!永远善良又温柔!永远快乐、乐观!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红军的普通党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注重实践经验。
3、朱德。他是一位有魅力的领导者。他在党内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但性格谦虚、极其温和。他喜欢和普通的战斗人员打成一片。他能与战士们住在一起,经常与战士们交谈,近距离接触,从而赢得了战士们的信任。他对一切都非常负责。无论大小战斗,他都必须勘察地形,周密筹划。他办事谨慎,亲自带兵。他坚持从各个角度看清敌人的阵地。 4、彭德怀。他是无私的。他唯一的个人衣服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制成的背心。他对奖杯感到孩子般的自豪。作者敬佩他性格直率、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他像兔子一样跳起来,跑了”等不仅表现了彭德怀的身体健康和敏捷,而且体现了他作为带军指挥员的活泼天真性格。
5、贺龙。他身材高大,体格健硕,威猛如虎。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身体仍然很好。他的性格很急躁,但是却很谦虚。他不知疲倦。除了马之外,他不关心个人物品。他以其难以捉摸的行军技巧而闻名。 【点对点培训】
1. 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或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纪实作品。书中共有12篇文章,包含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2019年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讨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让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产生了必须采取行动的新信念。
3.《红星照耀中国》 富有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他在一次战斗中因细菌感染而死亡。
4.《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大规模迁移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武装宣传巡演。” “大迁徙”指的是长征(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5、共产党认为,1927年以来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他们的论点,即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就不可能实现。
6、红军无论走到哪里,无疑从根本上改变了佃农、贫农、中农和一切“贫”分子的处境。
7、平江起义两年后,彭德怀集结了一支约8000名兄弟的“铁军”,这就是红五军。
8、作者对周恩来的评价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学者天生的反叛者。
9、徐海东给笔者的印象是,他是笔者见过的共产党领导人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人。从态度、外表、谈吐、背景都是如此。十、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支持八点纲领,参加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并派出共产党代表团访问西安。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一到西安就去见蒋介石。 2.简答题
1、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你一定从中获得了精神滋养。在书中写下你最敬佩(或喜欢)的人,并简要说明原因。答:(例)我最崇拜毛泽东。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具有中国农民淳朴纯真的性格;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生活简朴,诚实敬业,吃苦耐劳。
当我和他沿着幽静的小路走回白家坪时,路过芝麻田、麦田,任何有关“红匪”的形容词都不适合他。相反,他似乎真的充满了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就像那个傲慢地跟在他身后的“小红魔”一样,手臂搭在“小红魔”的肩膀上。在南开读书的时候,他长得非常帅气,身材修长,现在看来还是那个风范。 (1)以上段落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他”是周恩来(名字)。 (2)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的品质或精神?答:热爱军人,平易近人;充满活力,热爱生活;过着简单而温柔的生活。 (只写两点) 2.(百色2022年改编)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 “你是外宾,”他(刘龙火)解释道,“你是毛主席,来找我们有事。你的钱没有用。”他看了一眼我手里的钞票。 ”,问道:“苏区有钱吗?我回答他没有,然后他数出了一元钱的苏区钞票说:
“拿着这个,也许你路上会需要它。”
以上段落摘自纪录片(类型)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标题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红色革命。 (2)选文中点缀的“我”是埃德加·斯诺(名字),“他”(刘龙火)性格大方(或体贴、善良、好客、朴实、豪爽,拥护红色)军队)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有一个农村男孩,到四川参加了红军。我问他为什么加入。他告诉我,他的父母是贫困农民,只有四英亩土地(不到一英亩),不足以养活他和他的两个姐妹。他说,当红军来到他的村子时,所有农民都热情地欢迎他们,给他们送上热茶、做糖果给他们吃。红军剧团演出。大家都很高兴。只有地主逃走了。土地分配后,他的父母也得到了土地。所以当他加入穷人的大军时,他们不是悲伤,而是高兴。 (一)“红军到了他的村子,全村的农民都欢迎他们。”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答:红军是得到老百姓拥护的。 (2)摘录中,红军为农民做了什么?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农民对红军的所作所为感到满意?答:第一个问题:剧团为农民演出;红军把土地分给农民。第二个问题:从“每个人都很高兴”和“所以当他加入穷人的大军时,他们不是悲伤,而是高兴”这句话可以看出。
相关问答
答: 它叫《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很有名的文学作品。
85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这本书是一本很棒的名著,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难奋斗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呢!
10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这部名著讲述了中国革命时期,红军战士们面对重重困难,依然坚持作战的光荣事迹。
1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故事里充满了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让我们了解了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
29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xjy/2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