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贫困生认定最好在“幕后”
近期,网上不断爆出高校贫困生助学金申请“演变”的新闻:比如贫困竞选,美其名曰“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殊不知,此类评选式的认定,极易让有自卑心理的贫困生放弃“参评”,让善于投机取巧的非贫困生钻了空子,不仅没有真正体现出“公平公正”,反而严重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和利益。
实事求是地讲,高校贫困生助学涉及面大,任务极其复杂繁重,其前提在“认定”,根本在“幕后”,来不得半点马虎和作秀。在这方面,很多高校探索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譬如,在新生入学前,就将研究设计的《新生家庭详细情况调查表》随入学通知书一并快递给新生手中。“调查表”包括“家庭成员工作收入信息、健康状况”等若干方面,都要求如实填写。特别是对“低保户”要有街道、村委盖章;对“疾病伤残”要有医院证明。学校以这些详细信息以班为单位“建档立卡”,打牢了贫困生认定的基础。入学后,学校成立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牵头,团支书、班长、同宿舍同学等代表为成员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小组,结合新生“档案卡”仔细核对,精准识别。
高校贫困生助学,说到底是一项教育工作,除了认真细致,还需要科学管理和育人跟进。贫困生认定和助学金评出以后怎么办?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不能简单从事“一发了之”,还必须发挥助学工作的育人作用。笔者了解到,山东省属高校对贫困生助学工作不仅认真考核,而且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对贫困生认定对象不断调整,实行动态管理。有些家庭脱贫了,就不再作为助学对象;有些遇到突发事件和家庭变故,就及时资助救济。学校还特别注重在助学岗和创业园辅导贫困生创业,变“输血”为“造血”,最大限度地鼓励贫困生自信自强自立。特别是山东开展的“千名辅导员访万家”活动,坚持10年对贫困生家访,及时了解贫困生家庭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贫困生助学中的育人工作做到位。(作者张兴华)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ydt/22995.html
用户评论
这种“幕后”认定方式真是太人性化了,保护了贫困生隐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意,公开认定确实容易让贫困生尴尬,幕后操作更合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幕后操作会不会导致认定不透明呢?感觉有点不放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幕后的确好,但怎么保证认定过程的公平公正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幕后认定好,毕竟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困境公开。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但幕后操作会不会让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被遗漏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做法不错,至少减少了贫困生在公众面前的尴尬。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公开认定可能会对贫困生造成心理压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幕后认定听起来好,但实施起来难度大不大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公平公正才是关键,幕后操作不能成为掩盖不公的借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幕后认定确实好,但也要确保每个贫困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帮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幕后操作比较安全,但公开透明也很重要,怎么平衡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方法不错,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执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幕后认定是个不错的尝试,但后续的监督和管理一定要跟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