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河北之美:文明城市底色的独特魅力
很多朋友对于探寻河北之美:文明城市底色的独特魅力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文明实践聚活力 文化志愿润人心
“活力满满,不要说我72岁,我今年27岁!”
8月21日,正在承德市双桥区丽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练合唱的李玉珍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
“雄伟是山的梦,宽阔是海的梦,蔚蓝是天的梦,幸福是百姓梦……”当天,李玉珍与丽水艺术团的团员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合唱曲目《共筑中国梦》的排练之中。
丽水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文化志愿者定期排练。逢年过节,这些文化志愿者到社区、广场进行文化志愿演出,把文明之水浇灌在百姓们的心间。
目前,承德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实践所217个、实践站2636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文化志愿者就出现在哪里。
今年9岁的梁瑀航在承德博物馆讲解已经接近两年,业余时间最喜欢的事就是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为每一位参观游客提供更好的讲解服务。
双桥区文明办等部门联合承德博物馆自2020年9月设立“小小讲解员”文化小志愿者,通过儿童的视角让游客更好地感受承德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截至目前,先后有1102人次参与到志愿讲解服务当中,累计服务时长突破3000小时,为30余万人提供历史讲解文化志愿服务。“小小讲解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历史根脉,擦亮文化瑰宝,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移风易俗 诗歌推动文明新风
诗碑、诗墙、诗林、诗歌馆……走在兴隆县安子岭乡诗上庄村的路上,能感到浓浓的诗歌文化气息。
诗上庄村原本叫上庄村,是知名乡土诗人刘章的故乡,先后走出了4位中国作协会员、11位河北省作协会员。2012年,刘章、刘向东和刘福君三位诗人合著的诗集《诗上庄》在上庄村举行首发式。2018年,上庄村正式更名为诗上庄村。
这些年诗上庄村依托特有的人文优势,大力弘扬传承诗词文化,打造人文环境,开拓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受到诗歌熏陶,现在文化活动多了,游客也多了,大家的收入提升了,日子过得更有声有色了。”村民何媛媛道出了村民生活的变化。
如今,这个地处燕山深处的小村庄,早已成为了许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2020年,因诗而兴的诗上庄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承德市坚持把乡风文明作为精神动力,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推进移风易俗,形成崇德向善的乡风民风。
丰宁满族自治县全县310个村全面建成“道德积分+爱心超市”,以户为单位累计“道德积分”,以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作为积分项目,群众可用积分随时兑换日用品,实现“小积分”存美德,“小积分”树文明。
隆化县打造“和谐十二家”新模式,构建由网格指导员、管家、12户农户组成的互助网格。在各个网格间,农户互帮互助、互学互敬,有效促进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道德积分+爱心超市”“和谐十二家”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的出现,既推动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又为城市居民增加了优质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榜样引领 培塑道德风尚
在苍翠连绵的林海深处,矗立着一座三层瞭望台。
三层,108个平方,一天一夜电话报告60多次瞭望情况,这是刘军和王娟夫妇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全部。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瞭望员,夫妇两人日夜生活在这座海拔1900米的瞭望台里,守护塞罕坝百万亩林海。2021年10月,他们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中国好人”是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标杆。
这些年,承德市重视发挥“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让“好人效应”持续“发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塑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如今,3300余名文明市民、600余名最美环卫工、260余名快递小哥、150余名最美出租车司机活跃在乡镇社区、大街小巷,持续向善向好向上社会新风凝聚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动能。
在医院、银行网点、交通场站、商场超市、行政审批大厅等各行业窗口,1200余个文明窗口、2800余名服务明星、120余名最美导游员、100余名文明执法标兵成为服务来承德旅游过节游客、来承德兴业投资企业的“星级服务员”,开展“提质提效、文明服务”竞赛,打通了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去年以来,承德市组织了68名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师团教授开展“做文明有礼承德人”系列宣讲,3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23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动16万余名群众自觉参与到“‘双争’有我”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中。
承德市充分发挥全市2000余支宣讲队伍作用,采取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分众与大众、集中与分散等灵活方式,组织宣讲14000余场次,受众500余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发力,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榜样的示范带动下,在各项文明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中,文明正在成为承德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 河北日报记者高珊 新华网记者钟奕)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ydt/23056.html
用户评论
赞同!我觉得河北很多地方的环境越来越好,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了,走在街上也感觉环境更加整洁有序。这都是文明建设带来的成果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河北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还有升级空间,但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有很多值得去探索的地方。文明不仅仅是外表,更是精神层面的修养,这点河北做得很不错!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说的很对,文明是城市最美的底色!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这个道理,从自己做起,营造更加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确实比不上沿海城市,但近年来文明建设力度加大,一些城市的市容环境确实有了明显提升。这种文明的变化是值得肯定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说的没错,文明确实是城市最美的底色!我希望家乡未来的城市环境能够更加美丽、更加宜居。让文明从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河北人,我看到家乡越来越注重文明建设感到很欣慰,不仅环境整洁了,人民素质也提高了!希望这样的成绩能够继续保持,让河北成为更加文明的城市!不过还是要强调部分地区交通出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做好相关规划和投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很多小时候的回忆,那时候河北家乡的环境确实比较脏乱。现在看到文明建设取得了进步,真是让人欣慰啊!希望能继续努力,让家乡更加美丽幸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明城市建设离不开个人的素质提高和行为规范。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深度,我觉得文明不仅仅是城市的底色,更是全体公民的风尚!我们每个个人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共同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和美好的社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但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希望能够加强文明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形象,让河北成为更现代化的文明之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认为,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人民共同参与。只有大家的努力不断汇聚,才能真正创造出属于河北自己的文明景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文章写的有些理想化,实际情况还是比较复杂。 比如交通问题、环境污染这些顽疾都还需要积极解决,文明建设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更多行动和实践来验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河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一些社会现象令人担忧。希望通过加大文明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提高河北人民的文明素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很好,很有启发意义,让我重新思考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播文明的人,为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未来河北能够拥有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更舒适的环境和更便捷的交通体系,让城市更加宜居,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文明建设这件事一直比较关注,我觉得河北在很多方面做得比较好,尤其是社区的环境治理。 但也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文明意识和素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